快速导航

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8-15 点击数:

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增强贫困家庭劳动力的自我发展能力,按照“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强化转移就业技能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多形式地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加快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以“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人”为目标,打响提高贫困农户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面向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采取组织教学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和集中学员到城区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训有受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300名。同时,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培训,切实做好培训与就业衔接,进一步提高转移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争取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培训对象

为年龄在16--46岁之间、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及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专业及方式

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愿望,设置电工、电焊工、宾馆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等专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时间要求执行,一般课时配置为理论+实践,比例为4:6,参训农民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85%。

五、培训内容 

拟计划培训转移工种为:电工、电焊工、宾馆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周期:电工45天、电焊工45天、宾馆客房服务员15天、餐厅服务员15天、计算机操作员30天。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学员自愿的原则,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的办法,按订单确定培训工种,按工种确定培训内容,分批分工进行培训。

六、主要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落实培训对象。以县扶贫办提供的重点贫困村为主,深入农户家庭,切实掌握贫困人口中富余劳动力的具体情况,积极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大意义,鼓励贫困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确保贫困户凡有条件的都能够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贫困,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二)切实抓好培训工作,确保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实行以“订单培训”为主,开展电工、电焊工、宾馆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等技能培训;二是开展自主创业和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三)加强管理,规范转移培训运作程序。实行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和“阳光操作”,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认定、项目的验收考核、补助资金发放等都要严格执行程序。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工作职责和分工:

1.组长全面负责我校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负责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副组长主要负责其培训任务的落实,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加强与县扶贫办的联系,做好培训工作的具体工作。

3.唐茂、李军、张卿负责好具体的培训、就业、回访工作,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合理组织师资进行授课和实习实践操作,认真组织培训任务的实施,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唐义茂负责档案资料搜索与整理、统计与编辑,信息上报与发布,建立好各类台帐,确保此项工作验收时顺利达标。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力度,使贫困村的干部群众都了解扶贫培训的优惠政策,培训后增收情况,提高对培训转移工作的认识。结合企业需求发布用工信息,介绍培训转移先进典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培训好处,积极踊跃参加培训,增加群众收入。